一、中国古代十大乐器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
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按照“八音”,可将中国古代十大乐器如下分类:
“金”类:钟
“土”类:埙(xun)
“革”类:鼓
“丝”类:琴、瑟、二胡、琵琶等
“匏”类:笙
“竹”类:箫、笛等
二、古代各种乐器称呼?
琴,本義爲古琴,後引申爲外來弦樂器通稱。「琴」字傳入日本,在日本引申爲所有弦樂器通稱。明治時代,日本以「琴」爲部份西洋樂器的和譯用字,如:手風琴、洋琴(中文:鋼琴)、提琴(本義爲中國胡琴,提弓拉弦之意)、竪琴(中文:豎琴)等,甚至還有自動演奏樂器:自鳴琴(中文:八音盒/音樂盒);後這種稱謂又舶回中國,在中文中沿用,成爲外來弦樂器、鍵盤樂器、類鍵盤打擊/吹奏樂器通稱。
三、古代乐器大全名称及图片
1、琵琶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秦朝出现。琵琶在若干年的发展里,在唐代尤为盛行。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同时颈部加宽,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
2、二胡
二胡原来应该被称为“胡琴”,它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中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唐代诗人岑参曾作“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足能够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
3、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它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4、箫
“横吹笛子竖”,即笛箫之间最基本的差别。箫笛同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距今有七千多年历史,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
箫在汉代时称为“a”、“竖a”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5、笛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
6、瑟
本义是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像琴。瑟的起源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
7、古琴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还有“绿绮”、“丝桐”等别称。琴发明于伏羲时代,为五弦之琴,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在古代,弹琴为四大才能之首,能体现出人的文化修养。
8、埙
埙是中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埙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等,陶制最为常见。十孔埙的结构为一个类似空心球式的主体。有一个吹孔、九个发音孔。主体上端设有一个吹孔,正面设有七个发音孔,反面设有两个发音孔。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如今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9、笙
它起源于我国汉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民间乐器。
10、鼓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鼓从周代开始作为乐器。
1、琵琶
琵琶,是一种木制拨弦乐器。琵琶最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了,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琵”和“琶”是根据右手弹奏乐器的技法,“琵”为右手向前弹,“琶”为右手向后挑。琵琶表现力丰富、音域宽广、技巧性强,成为古代弹拨乐器之首。
秦代的琵琶是长柄圆型的,经过改良形成了新型曲柄琵琶。而弹奏方法也发生了改变,由横抱变成了竖抱。琵琶的发展在唐代呈现出一个高峰,不论在宫廷还是民间,琵琶是十分流行的乐器,涌现了以曹保、曹善才、曹纲、裴兴奴、裴神符为代表的琵琶演奏大家。
2、二胡
说起《二泉映月》,人们一定会想起二胡。始于唐朝的二胡,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也被称为奚琴、嵇琴、胡琴。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说明当时二胡已经相当普及了。而元朝的《元史・礼乐志》中,描述了二胡的制作过程,“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了有关二胡的一个故事,“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的是在一次宫廷宴乐中,乐师徐衍为皇帝大臣演奏二胡,一根弦突然断了,徐衍用另外一根弦弹完了曲子。可见当时二胡弹奏技巧已十分娴熟。
3、编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和使用乐钟的国家,始于西周,盛于春秋。用铜、锡、铅合金制造的扁圆编钟,钟身配有精致的图案,按音质高低将大小不一的编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然后用“T”形木锤和长条木棍进行敲打。钟体小的编钟发出音量较小的高音,钟体大的编钟发出音量较大的低音。
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共有19个钮钟、45个甬钟以及楚惠王赠送的1个大傅钟组成,总计65件。这些编钟分上、中、下三层,挂在8组钟架上,最小的编钟高20.4厘米、量2.4公斤,最大的一个甬钟高达153.4厘米、量203.6公斤,编钟的总重量约为2567公斤。
4、箫
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根骨质发音器,经鉴定是一根骨哨,这就是箫的的前身,距今已有7500多年了。箫是单管竖吹的古老吹奏乐器,音质轻柔婉转,恬静优雅。箫的材质一般采用竹制,分为前五后一的六孔箫和前七后一的八孔箫。
由于四孔竖吹的单管箫出自羌中,因此在汉代将单管箫称为“羌笛”。后来经过改良,在箫管上加了一孔,变成五孔,吹奏方式也有竖吹和横吹两种。魏晋时期,竖吹的单管箫演变为六孔,当时仍称为“笛”。直到宋元时期,逐渐将排萧、箫、笛进行了明确的区分。
5、笛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笛,七孔,竹c( yǒng)也。”说明早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竹制七孔笛了,而笛的吹奏方式和使用技巧与现今完全一致。由于笛音通透善变、活泼明亮、有表现力,笛在乐队中既可以领奏穿插,又可以陈述铺垫,既可以戏剧演奏,又可以说唱伴奏,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唐诗宋词中,也有笛的身影。杜甫在《秋笛》中咏道:“清商欲尽奏,奏苦血沾衣”,而黄庭坚在《念奴娇》中,感慨道:“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笛从单纯的乐器,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笛文化,影响着后世。
6、瑟
瑟是古代传统的弹弦乐器,最初有50弦,后来演变成25弦。制作精美的瑟需要把整块木头掏空,另附底板,作为共鸣腔,再装上岳山和琴弦,最后涂漆装饰。秦汉以前,瑟用来礼仪演奏,称为“竽瑟之乐”。魏晋时期,瑟是常见的伴奏乐器。瑟在隋唐时期用来演奏清乐。后来,瑟只在宫廷和祭孔仪式上演奏,逐渐远离人们的视线。
人们通常用“琴瑟和鸣”来形容夫妻美满和谐,然而琴与瑟相比,略有不同。首先,琴的形状是一头大一头小,琴弦呈放射状分布,而瑟是长方形的,琴弦平行分布。其次,琴弦数量不同,琴有7弦,而瑟是25弦。第三,演奏对象不同。琴是高雅艺术的代表,受到文人雅士的关注,而瑟没有特定的限制。最后,琴一弦多音,瑟一弦一音,因此两者演奏技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