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萧分为几种?

来源:www.mbaonao.com  时间:2023-02-18 00:38   点击: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萧分为几种?

大的说,分中国箫,日本箫等等。

中国箫,可以分为洞箫(北箫),南箫,一些少数民族的箫因为不常用,甚至该不该归于箫都难说,这里不说它们。

洞箫似乎可以包含琴箫,琴箫只是箫管细,音量小,可以和古琴很好的配合,形制上还是和洞箫一样,不过有的人就把这个专门提出来分类。玉屏箫也可以看做洞箫的一个奇异的分支,特点是箫管是人工夹扁的,雕刻工艺很精美,但是演奏起来就差强人意了,以前的玉屏箫的形制和洞箫一样,不过现在也做粗短的南箫了,他们一直在改进工艺,相信以后的玉屏箫不只是只能摆设不能吹的箫了。

南箫,也叫大头箫,台湾,广州,香港多见,因为粗短,基本上和日本馆藏古尺八形制一样,所以有人把这个叫尺八,其实不对的,日本箫才是尺八,其内径有严格的尺寸,不象一般的箫,内径就是自然的竹子的内径。南箫现在也和洞箫一样是8孔,而日本尺八一般是5孔。后来有人把南箫的管内径做的和日本尺八一样,但是做成南箫的8孔,这个箫有个名字叫台湾尺八。南管箫也可以算是南箫的分支,它是专门演奏南管用的,除了律制,和南箫并没什么区别,它定音的时候,7定的偏低四分之一个音,不是按12平均律定音的。

国内很多做箫的,都说自己能做尺八,纯属瞎说,做的是南箫而已,还是5个孔的。今年上海乐器展,很多箫厂家展示的都是南箫,有朋友问为什么,厂家答,今年流行带竹根的箫,晕死!!

洞箫,直径2.2左右,长60~80CM,传统是6孔,也有7孔,现在多见8孔。顶端是吹孔,一般多是U型吹口,也叫凤凰箫。琴箫管径1.8CM左右。

南箫也叫大头箫,一般都带竹根,竹跟部内壁有螺旋状导流槽,箫体粗短,现在也多为8孔,吹口多是V型,或者UV吹口。而南管箫一般要求九节十目。台湾尺八仿照了日尺八的吹口,为外切吹口。

二、祸发萧墙的成语故事

祸发萧墙的成语故事1 【注音】huò fā xiāo qiáng

【典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

【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祸起萧墙、祸生萧墙、衅发萧墙

【押韵词】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析毫剖芒、别有心肠、积草囤粮、神色张皇、虚惊一场、语焉既详、鸟得弓藏、三班六房、系颈牵羊、......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示例】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坏,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 汉・袁绍《与公孙瓒书》

祸发萧墙的成语故事2 成语名称:祸发萧墙

成语拼音:hu fā xiāo qiáng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

实用性: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乱发生在内部。

成语来源: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成语造句:汉・袁绍《与公孙瓒书》:“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坏,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

祸发萧墙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祸字开头的成语

祸发萧墙

包含有祸字的成语

因祸得福 祸发萧墙 天有不测 老龟煮不

三、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姓氏?

中国一共有多少姓氏?不同时期的统计数字不一样:

汉代应劭《风俗通》收录近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录1232个。

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录1745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录3736个。

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录4657个。

今人陈历甫最近编写出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收录10129个,其中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报道,如今陈历甫掌握的古今中华姓氏数目已达到15142个,创下了姓氏收集数量之最。

最常用的姓氏有多少?

所谓“常用姓氏”也是一个在一定历史时段和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性概念。如通行的《百家姓》版本共收438个姓氏,只能看作是北宋初年汉民族范围内的常用姓氏。明代初年翰林编修吴沈奉旨编纂《皇明千家姓》,共收1968个姓氏,则是当时的常用姓氏。现在搞姓氏学研究的人,多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和袁义达先生的研究成果为权威性的说法。杜、袁两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7年大陆人口的随机抽样资料以及台湾的姓氏统计资料,经过计算机处理,确定中国人的姓氏为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6642个(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汉姓约3050个,按其所属人口多少为顺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2:现代中国前百位“大姓”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锺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蛔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召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这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如果分地区统计的话,情况又不一样了。如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地区的通用汉姓为1027个,排在前100位汉姓顺序是:

表23:台湾前百位“大姓”

1.陈 2.林 3.黄 4.张 5.李 6.王 7.吴 8.蔡 9.刘 10.杨 11.许 12.郑 13.谢 14.郭 15.赖 16.曾 17.洪 18.邱 19.周 20.叶 21.廖 22.徐 23.庄 24.苏 25.江 26.何 27.萧 28.罗 29.吕 30.高 31.彭 32.朱 33.詹 34.胡 35.简 36.沈 37.施 38.柯 39.卢 40.余 41.翁 42.潘 43.游 44.魏 45.颜 46.梁 47.赵 48.方 49.孙 50.钟 51.戴 52.杜 53.连 54.宋 55.邓 56.曹 57.侯 58.温 59.傅 60.蓝 61.姜 62.冯 63.白 64.涂 65.蒋 66.姚 67.卓 68.唐 69.石 70.汤 71.马 72.巫 73.汪 74.纪 75.董 76.田 77.欧 78.康 79.邹 80.尤 81.占 82.薛 83.严 84.钟 85.程 86.龚 87.丁 88.童 89.黎 90.金 91.韩 92.钱 93.夏 94.袁 95.倪 96.阮 97.柳 98.毛 99.骆 100.口

两份资料互相比照,便能看出通用姓氏的地方性特色。最使台湾同胞产生强烈认同感的是,这份姓氏排序,几乎就是福建、广东地区姓氏排序的翻版,因而成为“台湾与大陆两地的居民自始至终都是血肉相连的最具体说明”(彭桂芳《“唐山过台湾”的故事》)。

上海的姓氏使用情形,也是自成特色。据调查,至1997年底,上海共有传统姓氏1340个,其中单姓1304个,复姓36个,此外还有为数甚多的联壁姓氏和外国姓氏,这与一部分上海人观念上的“前卫”以及涉外婚姻的增多大概有些关系。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4:上海前百位“大姓”

1.张 2.王 3.陈 4.朱 5.徐 6.李 7.沈 8.周 9.陆 10.吴 11.顾 12.杨 13.黄 14.刘 15.孙 16.赵19.施 20.唐 21.钱 22.曹 23.蔡 24.姚 25.潘 26.马 27.蒋 28.商 29.许 30.俞 31.丁 32.倪 33.何 34.宋 35.夏 36.袁 37.龚 38.郑 39.叶 40.严 41.范 42.林 43.冯 44.戴 45.郭 46.陶 47.谢 48.董 49.汤 50.薛 51.方 52.姜 53.邵 54.韩 55.秦 56.汪 57.季 58.盛 59.庄 60.邱 61.毛 62.罗 63.程 64.郁 65.杜 66.瞿 67.吕 68.葛 69.傅 70.江 71.苏 72.彭 73.奚 74.章 75.任 76.余 77.石 78.卢 79.殷 80.凌 81.乔 82.史 83.钟 84.萧 85.梁 86.费 87.华 88.仲 89.邹 90.包 91.魏 92.崔 93.卫 94.洪 95.侯 96.翁 97.樊 98.虞 99.孟 100.康

(资料来源:卢志新《上海姓氏知多少》,原载《上海滩》2000年第1期)

中国一共有多少姓氏?不同时期的统计数字不一样:

汉代应劭《风俗通》收录近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录1232个。

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录1745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录3736个。

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录4657个。

今人陈历甫最近编写出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收录10129个,其中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报道,如今陈历甫掌握的古今中华姓氏数目已达到15142个,创下了姓氏收集数量之最。

最常用的姓氏有多少?

所谓“常用姓氏”也是一个在一定历史时段和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性概念。如通行的《百家姓》版本共收438个姓氏,只能看作是北宋初年汉民族范围内的常用姓氏。明代初年翰林编修吴沈奉旨编纂《皇明千家姓》,共收1968个姓氏,则是当时的常用姓氏。现在搞姓氏学研究的人,多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和袁义达先生的研究成果为权威性的说法。杜、袁两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7年大陆人口的随机抽样资料以及台湾的姓氏统计资料,经过计算机处理,确定中国人的姓氏为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6642个(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汉姓约3050个,按其所属人口多少为顺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2:现代中国前百位“大姓”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锺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蛔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召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这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如果分地区统计的话,情况又不一样了。如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地区的通用汉姓为1027个,排在前100位汉姓顺序是:

表23:台湾前百位“大姓”

1.陈 2.林 3.黄 4.张 5.李 6.王 7.吴 8.蔡 9.刘 10.杨 11.许 12.郑 13.谢 14.郭 15.赖 16.曾 17.洪 18.邱 19.周 20.叶 21.廖 22.徐 23.庄 24.苏 25.江 26.何 27.萧 28.罗 29.吕 30.高 31.彭 32.朱 33.詹 34.胡 35.简 36.沈 37.施 38.柯 39.卢 40.余 41.翁 42.潘 43.游 44.魏 45.颜 46.梁 47.赵 48.方 49.孙 50.钟 51.戴 52.杜 53.连 54.宋 55.邓 56.曹 57.侯 58.温 59.傅 60.蓝 61.姜 62.冯 63.白 64.涂 65.蒋 66.姚 67.卓 68.唐 69.石 70.汤 71.马 72.巫 73.汪 74.纪 75.董 76.田 77.欧 78.康 79.邹 80.尤 81.占 82.薛 83.严 84.钟 85.程 86.龚 87.丁 88.童 89.黎 90.金 91.韩 92.钱 93.夏 94.袁 95.倪 96.阮 97.柳 98.毛 99.骆 100.口

两份资料互相比照,便能看出通用姓氏的地方性特色。最使台湾同胞产生强烈认同感的是,这份姓氏排序,几乎就是福建、广东地区姓氏排序的翻版,因而成为“台湾与大陆两地的居民自始至终都是血肉相连的最具体说明”(彭桂芳《“唐山过台湾”的故事》)。

上海的姓氏使用情形,也是自成特色。据调查,至1997年底,上海共有传统姓氏1340个,其中单姓1304个,复姓36个,此外还有为数甚多的联壁姓氏和外国姓氏,这与一部分上海人观念上的“前卫”以及涉外婚姻的增多大概有些关系。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4:上海前百位“大姓”

1.张 2.王 3.陈 4.朱 5.徐 6.李 7.沈 8.周 9.陆 10.吴 11.顾 12.杨 13.黄 14.刘 15.孙 16.赵19.施 20.唐 21.钱 22.曹 23.蔡 24.姚 25.潘 26.马 27.蒋 28.商 29.许 30.俞 31.丁 32.倪 33.何 34.宋 35.夏 36.袁 37.龚 38.郑 39.叶 40.严 41.范 42.林 43.冯 44.戴 45.郭 46.陶 47.谢 48.董 49.汤 50.薛 51.方 52.姜 53.邵 54.韩 55.秦 56.汪 57.季 58.盛 59.庄 60.邱 61.毛 62.罗 63.程 64.郁 65.杜 66.瞿 67.吕 68.葛 69.傅 70.江 71.苏 72.彭 73.奚 74.章 75.任 76.余 77.石 78.卢 79.殷 80.凌 81.乔 82.史 83.钟 84.萧 85.梁 86.费 87.华 88.仲 89.邹 90.包 91.魏 92.崔 93.卫 94.洪 95.侯 96.翁 97.樊 98.虞 99.孟 100.康

(资料来源:卢志新《上海姓氏知多少》,原载《上海滩》2000年第1期)

中国一共有多少姓氏?不同时期的统计数字不一样:

汉代应劭《风俗通》收录近500个。

唐代林宝《元和姓纂》收录1232个。

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收录1745个。

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录3736个。

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收录4657个。

今人陈历甫最近编写出的《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收录10129个,其中汉族姓氏8000多个,少数民族姓氏2000多个。据《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1月15日的最新报道,如今陈历甫掌握的古今中华姓氏数目已达到15142个,创下了姓氏收集数量之最。

最常用的姓氏有多少?

所谓“常用姓氏”也是一个在一定历史时段和区域范围内的相对性概念。如通行的《百家姓》版本共收438个姓氏,只能看作是北宋初年汉民族范围内的常用姓氏。明代初年翰林编修吴沈奉旨编纂《皇明千家姓》,共收1968个姓氏,则是当时的常用姓氏。现在搞姓氏学研究的人,多以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杜若甫和袁义达先生的研究成果为权威性的说法。杜、袁两人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7年大陆人口的随机抽样资料以及台湾的姓氏统计资料,经过计算机处理,确定中国人的姓氏为11969个,其中单姓5327个,复姓6642个(绝大多数为少数民族姓氏);目前仍在通用的汉姓约3050个,按其所属人口多少为顺序,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2:现代中国前百位“大姓”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锺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蛔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召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这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如果分地区统计的话,情况又不一样了。如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地区的通用汉姓为1027个,排在前100位汉姓顺序是:

表23:台湾前百位“大姓”

1.陈 2.林 3.黄 4.张 5.李 6.王 7.吴 8.蔡 9.刘 10.杨 11.许 12.郑 13.谢 14.郭 15.赖 16.曾 17.洪 18.邱 19.周 20.叶 21.廖 22.徐 23.庄 24.苏 25.江 26.何 27.萧 28.罗 29.吕 30.高 31.彭 32.朱 33.詹 34.胡 35.简 36.沈 37.施 38.柯 39.卢 40.余 41.翁 42.潘 43.游 44.魏 45.颜 46.梁 47.赵 48.方 49.孙 50.钟 51.戴 52.杜 53.连 54.宋 55.邓 56.曹 57.侯 58.温 59.傅 60.蓝 61.姜 62.冯 63.白 64.涂 65.蒋 66.姚 67.卓 68.唐 69.石 70.汤 71.马 72.巫 73.汪 74.纪 75.董 76.田 77.欧 78.康 79.邹 80.尤 81.占 82.薛 83.严 84.钟 85.程 86.龚 87.丁 88.童 89.黎 90.金 91.韩 92.钱 93.夏 94.袁 95.倪 96.阮 97.柳 98.毛 99.骆 100.口

两份资料互相比照,便能看出通用姓氏的地方性特色。最使台湾同胞产生强烈认同感的是,这份姓氏排序,几乎就是福建、广东地区姓氏排序的翻版,因而成为“台湾与大陆两地的居民自始至终都是血肉相连的最具体说明”(彭桂芳《“唐山过台湾”的故事》)。

上海的姓氏使用情形,也是自成特色。据调查,至1997年底,上海共有传统姓氏1340个,其中单姓1304个,复姓36个,此外还有为数甚多的联壁姓氏和外国姓氏,这与一部分上海人观念上的“前卫”以及涉外婚姻的增多大概有些关系。排在前100位的姓氏是:

表24:上海前百位“大姓”

1.张 2.王 3.陈 4.朱 5.徐 6.李 7.沈 8.周 9.陆 10.吴 11.顾 12.杨 13.黄 14.刘 15.孙 16.赵19.施 20.唐 21.钱 22.曹 23.蔡 24.姚 25.潘 26.马 27.蒋 28.商 29.许 30.俞 31.丁 32.倪 33.何 34.宋 35.夏 36.袁 37.龚 38.郑 39.叶 40.严 41.范 42.林 43.冯 44.戴 45.郭 46.陶 47.谢 48.董 49.汤 50.薛 51.方 52.姜 53.邵 54.韩 55.秦 56.汪 57.季 58.盛 59.庄 60.邱 61.毛 62.罗 63.程 64.郁 65.杜 66.瞿 67.吕 68.葛 69.傅 70.江 71.苏 72.彭 73.奚 74.章 75.任 76.余 77.石 78.卢 79.殷 80.凌 81.乔 82.史 83.钟 84.萧 85.梁 86.费 87.华 88.仲 89.邹 90.包 91.魏 92.崔 93.卫 94.洪 95.侯 96.翁 97.樊 98.虞 99.孟 100.康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姓氏,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宋朝时候有一本《百家姓》,共收了500多个姓。到了明代,又出了一本《千家姓》,共收1968个姓。后来有人统计,在历史文献中出现的中国的姓氏,达到5600多个。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 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 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 或者死后按照功绩, 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 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 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 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 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 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唐太宗的时候--西元627年, 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 把民间的姓记录7, 写成一本书<<氏族志>>, 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做官, 或搓合婚姻的依据

中国旧时流行的<<百家姓>> 是北宋(西元960年)的时候写的, Y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 复姓30个, 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 据说有4000 到6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 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 英国是: Smythe, Jones, Williams; 美国是: Smith, Johnson, Carson; 法国是: Martin, Bernard, Dupont; 德国是: Schultz, Mueller, Shmidt; 苏联是: Ivanov, Vasiliev, Deternov;中国呢,有张王李赵, 四个大姓, 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 单是姓张的, 就 有一亿人, 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

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 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 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 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 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 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 徐, 朱, 林, 孙, 马, 高, 胡, 郑, 郭, 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 谢, 何, 许, 宋, 沈, 罗, 韩, 邓, 梁, 叶。 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十五个大姓是: 方, 崔, 程, 潘, 曹, 冯, 汪,蔡, 袁, 卢, 唐, 钱, 杜, 彭, 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换句话说, 在中国十亿人口中, 有七亿人口姓了45个大姓。 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 都是比较少见的, 象毛, 江, 白, 文, 关, 廖, 苗, 池等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