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这是什么型号,为啥没有盒子炮出名?

181 2022-06-17 12:38 admin 手机版

图中这枪名字叫勃朗宁M1903 7.65mm手枪,在旧中国它被称为“马牌撸子”。其实在旧中国把所有手枪除盒 子炮与左轮手枪之外的手枪全部统称为“撸子”,那时候中国的百姓文化普及程度太低,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分辨出什么手枪都叫什么名字或什么型号。因为除了盒子炮和左轮手枪这种外形很容易区别以外,其他手枪在大部分人眼里都长得差不多,所以被统称为“撸子”。

有说法认为“撸子”这个词儿是当时德国卢格手枪的音译,其实这个说法不太完美~~~ 实际上因为这些手枪个头小,枪上膛时一拉套筒的动作与北方语系中的“撸”字很贴切,在北方语系中“撸”这个字是有快速拨动的意思,同时这个词儿也可以形容出枪比较快。当时的手枪比起盒子炮来,体积要小,因此出枪时要比盒子炮快。这两方面一结合才有了“撸子”的称呼。

勃朗宁M1922 (左)与M1910的花口撸子

这里要说一下实际上在旧中国时候“撸子”的名气并不比盒子炮小,只不过一种“撸子”不是单指哪一型枪,它指的是一类手枪的统称,不像盒子炮就是单指毛瑟C96手枪。当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内的各种牌子手枪数量很大,使用也广泛。其中的高端产品一直都是军队的中高级军官和政界要员富商的首选。

不过虽然当时中国市场上的“撸子”数量大,但是其型号繁杂,并不适合列装军队。部队装备的武器要求是制式化,而这些数量虽多但牌子过于零碎的“撸子”明显没有能批量装备部队的条件。因此一直没能成为当时军队的制式武器,这一点是“撸子”不如盒子炮的主要原因。

德制卢格P08手枪,当时被称为“罗锅撸子”

另外,“撸子”的威力也不如盒子炮,因此当时下层军官和士兵更信赖盒子炮。而装备“撸子”的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更多还是高级军官,政界要员,富商,还有执行特殊任务的人中,比如侦察员,特工,警察,侦探等。同时,在当时谁拥有一把“撸子”还是很有面子的事儿。还有一点就是“撸子”体型小,制作精致,平时能观赏把玩,关键时候还能防身自卫。这几点深得这几类人的心思。

在当时对“撸子”的质量是有分类的,质量好的一些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六张嘴蹬,这些都是当时市场“撸子”中的高端产品。

日本的南部14式手枪被称为“鸡腿撸子”

图中的应该是勃朗宁M1903 7.65mm手枪,但我今天还是想重点介绍下盒子炮。毛瑟c96盒子炮从枪机节套与枪管的形状上说——毛瑟手枪的早期出品,其枪管与枪机节套是一体加工成形的,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后期M30型借鉴西班牙驳壳枪的作法,改为分别加工,而后嵌入结合成一体。这不同的加工方式也在外观上留下了印记,即早期的枪机节套与枪管之间很平滑,后期的枪机节套与枪管则有一个阶梯状过渡。请看图:

图1 上为M1930的枪管,下为C96的枪管

从枪的握把上说——毛瑟手枪的握把形状,一直都是西方人所说的“扫帚把”,几十年间从没有大变,但小的变化却是有的。大体来说,有大握把与小握把之分。大握把的底部呈半圆形,小握把底部则略显平直,也比较窄。小握把主要是毛瑟警用型手枪使用,其他则基本都是大握把的。

图2 毛瑟手枪的大握把与小握把

这大握把,又有不同,主要体现在它的防滑纹的粗细上,早期的C96型采用的是纹路很细密的那种,刻有22、24或30道防滑纹,后期M30型(含M712速射型)则采用纹路粗疏的那种,只有12道防滑纹。

图3和4 左为早期C96的握把,右为后期M30(含M712)的握把

毛瑟手枪的握把护片,绝大多数由硬木制成,极少数为塑胶压制,国人称“胶把匣子”。拿今天的眼光看,塑胶当然不如硬木贵重,当年却正相反,物以稀为贵,因而那年头谁若拥有一支“胶把匣子”的话,那是相当的牛逼。

图5 一支海螺机锤的胶把匣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